2023年迎来开门红的保险行业也在资本市场引来了久违的上涨盛宴。
4月27日,Wind保险指数大涨400点,涨幅高达8.87%。其中,中国平安在尾盘冲击涨停收于50.37元/股,而其上一次股价涨停是在2015年8月27日。
此外,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也分别实现了6.87%、6.66%以及6.45%的涨幅,股价创下近一年来的新高。
(资料图)
4月26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一季报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9%。此前,新华保险也曾发布业绩预告称,一季度归母净利预计同比增长110%至120%。另一方面,一季报业绩的发布也冲淡了此前市场对于上市险企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担忧。
一季度业绩亮眼
4月26日晚,中国平安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成绩单。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413.8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年化营运ROE达18.8%。
中国平安表示,寿险深度改革逐步显效,业务稳健发展。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8%至137.02亿元,其中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网格渠道均同比正增长;寿险与健康险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71亿元,同比增长104.5%;平安寿险保费收入1717.67亿元,同比增长5.6%。
4月27日晚,中国人寿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3272.21亿元,同比增长3.9%;各项新单业务相关指标实现正增长,新单保费达1176.69亿元,同比增长16.6%;2023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7%。受投资收益变化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8.85亿元,同比增长18.0%。
其实,4月19日,上市保险公司2023年前3月保费数据均已披露。从5家保险集团来看,中国人保保费收入增速最快7.47%,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增速分别增长5.55%、3.85%、3.32%。阳光集团保费收入达到413.95亿元。
4月27日,友邦保险在港交所发布了一季度成绩单:该公司第一季度新业务价值为10.46亿美元,同比增长23%;新业务价值利润率为52.3%,上年同期为54.4%;年化新保费为19.98美元,上年同期为15.67亿美元。2023年首季度,年化新保费19.98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按年增加34%,按实质汇率计算升28%。总加权保费收入上升7%至102.36亿美元。
友邦保险表示,友邦保险香港业务录得卓越的新业务价值增长,由本地客户群双位数字的增长及客户对长期储蓄产品非常强劲的需求所带动,其中包括自2月全面通关后向中国内地旅客的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日,不少券商分析师都对上市险企给出“买入”或“推荐”评级。开源证券认为,考虑到宏观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居民投资意愿有所回升,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或维持相对高位,银保渠道受自身及外部因素双重利好有望保持明显增长,储蓄型产品供需改善趋势有望在二季度延续,叠加高定价产品销售阶段性走高,预计保险负债端2023二季度仍有望超市场预期。
新会计准则实施影响超预期
“保险股的大涨也与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险企影响超出市场预期有关系。”一位保险从业人士表示。
4月23日,新华保险发布公告称,2023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根据新生效的企业会计准则追溯调整后的2022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人民币35.42亿元至38.64亿元,同比增长110%至120%。
新保险合同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又被业内称为“中国IFRS17”(简称I17),根据规定,“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其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
新准则要求将从此前的保费收入改为保险服务收入,这也是对保险公司财报影响最大的变化之一,“当前保险业负债端披露采用的会计准则为IFRS4,当准则发生改变的时候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以及保费的计算,具体影响可以这样理解,同样100元的原保费收入,在IFRS4的记账准则下无论是5年交的增额终身寿还是十年二十年缴费的重疾险保费收入都是100元,而在新准则实施后,100元的趸交保费计入保费额度只有原来的7%-8%,5年期交的增额终身寿计入保费占比只有12%-15%,十年期二十年期缴的重疾险,则可以计入40%-70%的保费收入,不同保障内容和情形不同,结果也不同。”一位险企高管表示。
此外,新保险合同准则实施也会抑制保险公司调整利润的空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原准则下,精算假设调整对未来利润的影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导致个别保险公司为粉饰当期财务业绩不惜虚假调整精算假设。新保险合同准则下,精算假设调整对未来利润的有利影响不允许计入当期损益,而必须在未来提供服务的期间逐步确认,使得保险公司利用调整精算假设来调节当期利润的目的落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润操纵行为。
由此,市场担心新准则的实施会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影响,但从目前披露结果看,影响并不大。
回升可持续吗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按可比口径,2023年一季度保险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19456.91亿元,同比增长9.24%,超过当季GDP的增速;其中人身险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14789.46亿元,同比增长8.8%,特别是3月激增18.06%。
数据中可以看出,保险行业又迎来了一个“开门红”,但增长可持续吗?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的拐点真的来临了吗?
4月25日,在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国寿寿险总裁赵鹏表示,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和经济的快速恢复,寿险业迎来了久违的“开门红”,行业又站在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但这种回升的态势能否持续、能走多远,仍需要中国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赵鹏表示,虽然高增速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去年较低基数,但随着今年经济快速回暖,线下活动有序恢复,整个行业发展还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结构来看,除续期保费保持较好的增长外,新单保费也成功扭负为正,特别是首年期交增长尤为明显,同比增速较高。最难得的是,从价值来看,在首年期交保费增长的带动下,预计今年一季度行业主要公司新业务价值也会实现一定幅度的正增长。
但赵鹏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他看来,目前行业增长状态可以说“量价喜忧参半”。“量”就是业务规模,“价”就是业务价值,与前些年的行业增长不同,本轮的反弹主要依赖银行邮政代理渠道和以储蓄功能为主的传统寿险业务。具体来看,个险队伍规模仍未止跌回升,个人代理渠道保费增速仍未转正,远低于银行邮储代理渠道;高价值的重疾类产品销售没有明显改善,1-2月健康险保费收入依靠续期,才实现正增长;尽管年金、两全等传统寿险高歌猛进,但新业务价值率相对较低,且长期利率低位徘徊以及资本市场波动,对险企资负管理带来较大挑战。可以说,一季度的价值增长主要是规模增长带来的,业务结构未得到明显优化。因此,相较规模,行业价值复苏面临很大困难。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